2012年5月13日星期日

大爱无疆的母亲: 张志新、钟海源、谢聚璋 图一 今天母亲节。 容我遥遥与女儿们一道,感恩与纪念为思想——为大爱殉难的三位伟大母亲:张志新、钟海源、谢聚璋。 她们的血脉之恩,属于儿女。 她们无疆的大爱,永垂华夏! 与张志新遥在大洋彼岸的女儿林林通邮,志勤姐告诉我,拼读林林的“伊妹儿”,就是汉语的四个字: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又岂止女儿对母亲的感恩! 为改写网墓志铭——《割不断的琴声》,为圣女双雕,为张志新35祭,我曾多次与林林越洋交流。她的刻骨,她的铭心,她的故国遥思,她的酷似母亲,终于在最近那个花事凋零的秋天,定格成一张铁玫瑰园祭母照(图一)—— 此刻面对此照,35祭现场哽不成声的 戴晴女士仿佛又站在张志新遗像前,她用流利的英语,悲情朗诵着大洋彼岸林林给母亲的祭诗。 眼泪!记忆!天堂!回家! 如果眼泪可以搭成阶梯, 而记忆是一条线, 我愿意直直的走向天堂, 为了再次带您回家。 图二:与钟海源女儿小云同祭钟海源遇难十周年。 这张照片,是二十多年前在赣州公园照的。 当年李九莲问题调查委员会广播站,就设立在公园正门红楼一侧。“李九莲无罪!”——“洗雪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却蒙负罪恶的耻辱!”如火如荼的200个日日夜夜,钟海源激越悲怆的声音,撕裂着如磐的长空:那是章江贡水合抱的城市永恒的记忆。 那年,白霓绿裙的小云才三岁。 1974年10月29日,王洪文、张春桥责令江西省委在京常委议决的赣州地区李九莲问题调查委员会取缔令,终于因我的触发而付诸实施。数百干警与四个武装民兵连全城突袭前的三个小时,就在十四年后与小云合影的地方,我将李调会的所有文告,连同《九吐心丝》、《静夜扪心录》手稿一道托交钟海源保存。此夜即地狱,此后即天涯,我们安然坦然,但是,我们都没有料到也不可能料及:那竟是我们的永诀! 女儿终于亭亭玉立了,女儿也成母亲了,她把对母亲的感恩写成了共青城二十年祭:《致胡耀邦爷爷——如果没有您……》 20年后今天 在此刻 在七十三级台阶之上 一个终于能为勇敢的母亲大声哭泣的女儿 也是妻子 也是母亲 从岁月深处皎洁地盘旋而出 肃立在您的咫尺 只为倾诉 一声 谢谢 图三 昨天,谢聚璋烈士女儿陈小炎女士又悲愤地在邮件中诉及:母亲恰恰就冤死在她的生日! 小炎无数次如此哭诉: “7月11日,本来是我的生日,但自从知道妈妈冤死于那天,从此我就没有了快乐的生日。我不敢想象我的母亲在那天惨遭到哪些非人的折磨;我更不知道我的母亲在她冤死前的最后一刻是如何在自己女儿出生之日,想念着自己心爱的儿女,闭上她那美丽忧伤的双眼的……” 图三就是谢聚璋烈士。“北有张志新,南有陈耀庭、谢聚璋”,陈谢夫妇复旦大学毕业后任教于瑞金大学——赣南医专,在“文革”狂潮中挺身而出,为捍卫真理坚决同林彪、“四人帮”极左集团英勇斗争、壮烈献身:拨乱反正中,夫妇双双经民政部追认为文革烈士的,举国仅此! 地狱深处却有幸见证:相对于张志新、李九莲,陈耀庭谢聚璋烈士不仅是深刻思想意义上的反极左前驱,尤是行动意义上更超前、更果决、更英勇的前驱斗士。他们1966年10月——1967年12月书写与投寄往党政军各级的27份书信,如匕首,似投枪,与肆虐的极左针锋相对,步步相峙,昂扬着民族正气、凛然执着与大无畏抗争。这一切,连同夫妇俩的灵犀相通、生死与共,都曾深深激动、启迪过李九莲。李九莲生前甚至当面向我承认过:她的悲剧之所以始于“恋人”叛卖,就与神往与奢望陈耀庭谢聚璋式“同甘共苦、不因任何风险与耻辱而动摇”的爱情,不无相关。 谢聚璋惨死于囚禁过李九莲与我的同一大湖孤岛! 今年清明,遥葬赣州天竺山三十载的烈士终于双双归骨故里。原来,不仅陈耀庭与林昭同乡,谢聚璋也与我敬重的林昭学友甚笃。地杰东南,义士如此壮烈。而作为一切都如此贴近的历史见证者,姗姗今天——母亲节,我才第一次在虚拟空间祭思大爱无疆的谢聚璋烈士,遥慰恰在生日失去母亲的陈小炎女士,敬仰之外,与其说是荣幸,毋宁说是我深深的愧疚! 2012母亲节于北京

大爱无疆的母亲: 张志新、钟海源、谢聚璋 图一 今天母亲节。 容我遥遥与女儿们一道,感恩与纪念为思想——为大爱殉难的三位伟大母亲:张志新、钟海源、谢聚璋。 她们的血脉之恩,属于儿女。 她们无疆的大爱,永垂华夏! 与张志新遥在大洋彼岸的女儿林林通邮,志勤姐告诉我,拼读林林的“伊妹儿”,就是汉语的四个字: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又岂止女儿对母亲的感恩! 为改写网墓志铭——《割不断的琴声》,为圣女双雕,为张志新35祭,我曾多次与林林越洋交流。她的刻骨,她的铭心,她的故国遥思,她的酷似母亲,终于在最近那个花事凋零的秋天,定格成一张铁玫瑰园祭母照(图一)—— 此刻面对此照,35祭现场哽不成声的 戴晴女士仿佛又站在张志新遗像前,她用流利的英语,悲情朗诵着大洋彼岸林林给母亲的祭诗。 眼泪!记忆!天堂!回家! 如果眼泪可以搭成阶梯, 而记忆是一条线, 我愿意直直的走向天堂, 为了再次带您回家。 图二:与钟海源女儿小云同祭钟海源遇难十周年。 这张照片,是二十多年前在赣州公园照的。 当年李九莲问题调查委员会广播站,就设立在公园正门红楼一侧。“李九莲无罪!”——“洗雪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却蒙负罪恶的耻辱!”如火如荼的200个日日夜夜,钟海源激越悲怆的声音,撕裂着如磐的长空:那是章江贡水合抱的城市永恒的记忆。 那年,白霓绿裙的小云才三岁。 1974年10月29日,王洪文、张春桥责令江西省委在京常委议决的赣州地区李九莲问题调查委员会取缔令,终于因我的触发而付诸实施。数百干警与四个武装民兵连全城突袭前的三个小时,就在十四年后与小云合影的地方,我将李调会的所有文告,连同《九吐心丝》、《静夜扪心录》手稿一道托交钟海源保存。此夜即地狱,此后即天涯,我们安然坦然,但是,我们都没有料到也不可能料及:那竟是我们的永诀! 女儿终于亭亭玉立了,女儿也成母亲了,她把对母亲的感恩写成了共青城二十年祭:《致胡耀邦爷爷——如果没有您……》 20年后今天 在此刻 在七十三级台阶之上 一个终于能为勇敢的母亲大声哭泣的女儿 也是妻子 也是母亲 从岁月深处皎洁地盘旋而出 肃立在您的咫尺 只为倾诉 一声 谢谢 图三 昨天,谢聚璋烈士女儿陈小炎女士又悲愤地在邮件中诉及:母亲恰恰就冤死在她的生日! 小炎无数次如此哭诉: “7月11日,本来是我的生日,但自从知道妈妈冤死于那天,从此我就没有了快乐的生日。我不敢想象我的母亲在那天惨遭到哪些非人的折磨;我更不知道我的母亲在她冤死前的最后一刻是如何在自己女儿出生之日,想念着自己心爱的儿女,闭上她那美丽忧伤的双眼的……” 图三就是谢聚璋烈士。“北有张志新,南有陈耀庭、谢聚璋”,陈谢夫妇复旦大学毕业后任教于瑞金大学——赣南医专,在“文革”狂潮中挺身而出,为捍卫真理坚决同林彪、“四人帮”极左集团英勇斗争、壮烈献身:拨乱反正中,夫妇双双经民政部追认为文革烈士的,举国仅此! 地狱深处却有幸见证:相对于张志新、李九莲,陈耀庭谢聚璋烈士不仅是深刻思想意义上的反极左前驱,尤是行动意义上更超前、更果决、更英勇的前驱斗士。他们1966年10月——1967年12月书写与投寄往党政军各级的27份书信,如匕首,似投枪,与肆虐的极左针锋相对,步步相峙,昂扬着民族正气、凛然执着与大无畏抗争。这一切,连同夫妇俩的灵犀相通、生死与共,都曾深深激动、启迪过李九莲。李九莲生前甚至当面向我承认过:她的悲剧之所以始于“恋人”叛卖,就与神往与奢望陈耀庭谢聚璋式“同甘共苦、不因任何风险与耻辱而动摇”的爱情,不无相关。 谢聚璋惨死于囚禁过李九莲与我的同一大湖孤岛! 今年清明,遥葬赣州天竺山三十载的烈士终于双双归骨故里。原来,不仅陈耀庭与林昭同乡,谢聚璋也与我敬重的林昭学友甚笃。地杰东南,义士如此壮烈。而作为一切都如此贴近的历史见证者,姗姗今天——母亲节,我才第一次在虚拟空间祭思大爱无疆的谢聚璋烈士,遥慰恰在生日失去母亲的陈小炎女士,敬仰之外,与其说是荣幸,毋宁说是我深深的愧疚! 2012母亲节于北京

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

褪色的道德感召•許知遠

褪色的道德感召 •許知遠 •陳光誠案不僅象徵善惡鬥爭的道德劇,也折射中美角逐,而美國手中的牌越來越少。 -------------------------------------------------------------------------------- 許知遠,二零零零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為《生活》雜誌的聯合出版人,也是《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專欄作家。他最近的一本書《極權的誘惑》由台灣八旗文化出版。 在得知陳光誠走出美國使館之時,我正坐在重慶沙坪壩公園的湖畔茶館裏,眼前赫然矗立的是一尊自由女神像。它大約八米高,由灰色水泥塑造,紅磚的底座,左手持法典,右手高舉火炬,只是面部有點過分陰沉,她難道是在對中國缺乏自由表示不滿?在湖中泛舟的青年男女,就這樣經過她的身旁,沒人會多看她一眼。 在中國各地,有很多這樣的自由女神像,它出現在主題公園裏,也出現在標榜品位的住宅區。沒人會關心她左手所持的法典上是否刻有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美國獨立日),或是右手高舉的火炬到底意味著什么,它像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英國的鄉村別墅一樣,是美好生活的象徵。美國在中國的形象一直在變,在重慶的感受尤深。 七十年前,這座城市是蔣介石的戰時首都,自由中國的象徵,美國是中國最重要的盟友,它提供軍事物資、作戰指導甚至思想方式。當時在此的新聞記者白修德(Theodore White)發現,國民黨政府幾乎由一群美國大學畢業生掌管,他們幾乎都是美國理想與美國生活方式的孜孜追求者。 四十五年前,這裏是全中國武鬥最激烈的城市,青年人高喊著毛澤東語錄與反美口號,把城區變成了戰場,他們還期待能把中國革命輸出到全世界,要把紅旗插到白宮上。 當鄧小平開始了開放政策,美國再度變成了中國仿傚的目標、靈感的源泉。高潮出現在一九八九年初夏的天安門廣場上,學生用泡沫塑料雕刻了自由女神像,以象徵他們追求的目標——他們要的是美國式的自由與民主。在那一刻,美國不僅象徵著軍事、經濟上的權威,更代表著巨大的道德感召力。或許正是這一點,令美國與歷史中的其他強權不同。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這種道德感召在中國迅速消退。 是的,美國仍在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並收容魏京生、王丹、余杰等異議者,但在很大程度上,它越來越變成某種姿態。中國的迅速崛起帶來了雙重後果,政府日益傲慢、越來越少理會外界的壓力;同時,一種國家強大帶來的民族主義也興起,公眾既對這些異議者缺乏興趣,也對外來的指責心生不滿。在中國人眼中,美國越來越變成一個正常的國家,青年人仍渴望前往留學、新富階層試圖移民,它也是貪腐官員轉移資產的目的地,人們很少談論它代表的政治理念了。 這種狀況值得理解,卻引人擔憂。它代表中美兩國力量的逐漸接近,中國對美國理解的深入,是一種自然的去浪漫化過程;它也是美國的自我放棄,為了擁抱這個龐大的市場,美國自覺地降低關於人權、自由的聲調;同時,它也是中國社會的一種新的自滿與墮落情緒,喪失了對外界的好奇心,覺得自己不需要向別人再學些什么;它也還意味中國社會的普遍性精神墮落,人們認定人與人、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上的爭奪,哪裏有什么道義上的優劣。 「他是不是為了去美國,才去美國使館的?」一個本地朋友問。他的潛台詞是,他不太相信陳光誠僅僅出於單純的信念去成為一名維權律師、一名政府眼中的敵人,他必定是為了尋求代表著更大權勢的美國的庇護。我不知道該怎和他爭論,因為我對於陳光誠的了解也少得可憐。 即使他的消息在微博上四處流傳,這些資訊與判斷幾乎都來源於英文媒體。這些西方媒體,尤其是美國媒體,表現出的急切與憤怒值得理解,陳光誠的戲劇性遭遇不僅象徵善惡鬥爭的道德劇,也折射出中美間的力量角逐:面對一個迅速崛起的中國,美國手中的牌似乎越來越少。 一個中國的人權律師仍願意到美國使館尋求安全,象徵了美國的道德力量,但為了在國際安全與經濟領域上的合作,美國還是壓制了道德衝動。而當未來的歷史學家書寫廿一世紀的歷史時,陳光誠的案例是否會被當作美國衰落的另一個鮮明例證?而我們又會看到一個怎樣的中國崛起? 在重慶,人們仍抑制不住的談論薄熙來,他在這個城市進行了四年的實驗的確征服了很多人的心——一個高效的專制系統,即使是以犧牲個人自由與道德麻痹為代價,人們也仍樂於接受。■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许知远:后极权政权的恐惧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许知远:后极权政权的恐惧



北京正充斥着对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猜测,薄熙来的丑闻四处流传。一切在发生变化,一切又似乎毫无变化。
在此刻的中国社会,我强烈地感到托克维尔对当年法国社会的感慨——人们不是热爱自由,人们只是憎恨主子。这仍是一种奴隶哲学。而一个弥漫着奴隶哲学的民族,怎样能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



  目前中国不再如极权社会那样残酷,但处于惊人的平庸中,不关心精神生活。
  他们去世的消息相继传来,激起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人们热烈地谈论金正日这个残忍、荒诞的暴君,却对哈维尔吝于言词,他比任何人都清晰与锐利刺破了后极权社会的迷雾。
这是五个月前的事了,我记得自己当初的失语。在表面上,这现象值得理解。谈论蠢行是容易的,它令你轻易地站在道德与知识上的制高点,人人都可以嘲笑与诅咒“金家王朝”,它充满快感、政治正确,不需要道德与情感上介入。而探讨哈维尔,就意味着你要理解崇高,理解一整套哲学背景,它还让你觉得自己生活的卑微。

  一种极度私利化物质化的欲望激发出来
  这或许也象征了中国社会的精神状态,它处于一个不折不扣的“后极权社会”。这个社会不再如极权社会那样残酷,每个人都处于冰封状态,被虚假的理想主义欺骗。但它处于一种惊人的平庸中,狂热的理想已然散去,人们怀疑一切崇高,因为精神性的东西被否定,人们转而成为物质的俘虏。而在一个物化的社会,所有的精神活动必然转化成娱乐。很显然,金正日的娱乐价值比哈维尔多得多。
  这是人性的弱点,人们总跟随人群,总趋利避害,总期望别人付出牺牲,自己搭载便车,也总安于某种惰性。在很大程度上,极权主义正建立于这种惰性与盲从。它许诺你一个包罗万象的解决方案,告诉你明确的历史进程,它通过一次次规模宏大的活动让你置身集体中,忘记个体的孤单,它还通过无尽的运动与清洗,让你充满恐惧——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成为异端。于是,所有的个性都退隐了,每个人隐藏自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器上的平常齿轮。
接着,机器松动了,齿轮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集体主义失去光彩,恐惧也减弱了,长久被压抑的欲望苏醒了。但这幻灭感,这恐惧的印记却促成了某种畸变——所有对高尚的、公共的、精神的生活的渴望沉睡了,一种极度私利化、物质化的欲望则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

  中国仍是一个看客式的国家
  很多人赞美过这种欲望的觉醒,认定它是个人主义的先声。他们也赞同政治上的消费主义,相信它是对所有极权的解构,似乎当你嘲笑了权力,权力也就瓦解了。
  但我却感到隐隐的不安。我从不相信,一个不关心精神生活,只在乎现实利益的人群能塑造一个美好的社会,我也不相信解嘲真的能瓦解权力。
  倘若哈维尔说的没错,一个后极权政权最恐惧的是诚实,诚实将摧毁谎言,让政治机器无法运转。而能重建这个被损害的社会的力量是新的价值与意义。沉浸在荒诞中的人们是没有力量改变的,而新的价值与意义能给人带来力量。
  而这两者的前提则是真正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源于一个人对自身身份的自觉,这需要他在历史、社会方面有着广泛与深入的了解,知道个体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它同时需要你愿意为自己信奉的价值付出代价,你不仅谈论它,还实践它。
  在此刻的中国社会,我强烈地感到托克维尔对当年法国社会的感慨——人们不是热爱自由,人们只是憎恨主子。这仍是一种奴隶哲学。而一个弥漫着奴隶哲学的民族,怎样能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
  这是不是陷入了一种悖论。倘若你不改变政治制度,怎样培育出公民文化、个体精神,但如果没有个人精神的改变,所有的制度变化又只会是表层的。
  北京正充斥着对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猜测,薄熙来的丑闻四处流传。一切在发生变化,一切又似乎毫无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仍是一个看客式的国家,人们忙于嘲弄、诅咒别人,把责任寄望于更大的历史变化,而自己不准备付出任何代价。这代价不是让你上街抗议,呼喊人权与民主,而是一些细微的做法:你要关注精神生活,你要尽量拒绝谎言,你要谈论哈维尔,而不仅仅是金正日,你要阅读,而不是看那些愚蠢的连续剧,你要参加社区活动,要增加艺术修养。
健康的公民社会不仅要抵制政治权力压迫,也要抗击消费与娱乐的侵袭。那些被弱化成消费动物与滑稽者的人们,是无力改变时代的。

  (中国媒体人/评论家)

2012年4月25日星期三





方励之:“天都峰极”的中国告别



雪沨



让羊子大姐偕亡夫王若望的花篮,久久偎依着李昭率全家献祭的巨大花圈肃立于耀邦陵:那是三年前的今天。

雁归天山,捧着刘宾雁遗像,最后离开那块血花磨光的无字碑:那是前年的冬至日。

昨天下午,流亡三杰最后魂断天涯者——方励之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土桑市东郊殡仪馆庄重举行。呜呼!不到四个月,方、先生献祭林昭的楚辞八句,竟也是先生的自诔了!



亲历的这一切,都与伟大赤子胡耀邦攸关,都与23年前的今天开始的中国故事相连。

谨在这个悲怆日子写下我的我的遥祭——

方励之:“天都峰极”的中国告别。


 



霏霏江南雨

四月六日上午。

霏霏江南雨中,急急折进一家网吧:匆匆编邮《丙辰清明英烈祭组图》。

最后斟酌林希翎温岭归骨墓前清明致敬的北大人列名,方励之、李淑娴的名字又久久徘徊心间。只加上了“杜光”先生的名字,深心充满了恳托南方兰女士代祭时的那种遗憾:先生、先生啊,又对不起了!刘宾雁先生归骨天山陵园时匆忙窘迫!这次又来不及从容联络了!北大人迎葬林希翎归骨的花圈上,杜光先生与方、李夫妇的名字原是并立着居首的。

丙辰清明已过一天。甚至等不及搜寻女诗人黑沨灵岩祭组图,我就匆匆将四幅组图与相关名录发往北京之春、新世纪……

万想不到,万想不到啊!茫茫四海,谁能想到!——

不但就是这个日子,而且就是大洋彼岸隔着时差的的这个时辰,我的深憾,我的遥念,我的敬爱,我的悲怆…….都被SKYPE前工作着的“一声咳嗽”永远定格!

三天后的正午,飞机穿过江南云雨停落在首都机场。所幸接机的不是国安。

我才知道先生仙逝的噩耗!我才知道为什么故国江南,接连三天——

霏霏清明雨!



遥隔重洋,我与神交的方励之、李淑娴先生始终悭吝一面。

先生感召的学潮席卷大江南北的时候,我依然羁縻在大湖孤岛,徘徊在李九莲曾如炽如焚的美人蕉大院。永生难忘:三杰除名于党、耀邦下台的那一天,狱警急急在孤岛长提上搜寻围堵我,那份急切,那份警惕,连同那份好心,那份无奈,似乎受恩于胡耀邦之外,我也是方校长的学生!又获平反后,终于辗转滞居北京,先生举家已被流徙三年了。先生先生注意到我,应是他们夫妇塞纳河畔探访中国最后的右派林希翎之时——张敏访谈披露的、希翎大姐急切向方李展示过的那份《林希翎调查提纲》,洋洋数千言,就出自我的拙笔——那是追魂林昭、求索《广场》孤本回归、存录北大五一九群像艰难的启动。

想来,我含泪凝眸过的、包遵信灵堂正中的那幅挽联,就是风波之后方励之、李淑娴的名字首度在大陆庄重地出现了。

近三年来,与方励之、李淑娴先生断续有所邮通,有所神交。此荣此幸——若用先生金婚回首中的萦魂境像来表达,皆缘由于——

 “天都峰上的中国告别与中国纪念”。






感悟天都峰

天都峰,黄山的主峰之一,方励之、李淑娴先生“锡婚蜜月”中刻骨铭心的一站。

也许是连连大病之后,冥冥中神曲召唤,先生才在感恩节留下爱的绝笔:《金婚年感恩节致友人》。花年数番被流徙,盖缘于我对精神北大后五四境界神往而已,茫然不知先生一年两险。辗转回京,读到此文,久久凝眸先生凝练定格的大美绝美:

“天都峰的确是美。小小的峰顶,插向深空。像是一座小岛,屹立在聚散无常的飞云之中,任凭它们去冲撞、翻滚。”

我自然必然第一感悟是:这也许是年逾古稀的先生回望大人生自然自豪的寄寓吧,也正是一代三角地骄子峥嵘超拔奉献担当的境界与具像!

是啊,一如突兀在80年代政治深空的三雄杰,纵览后五四天朝神邦,在极权肆虐的不同历史横断面: 1957北大三角地的林希翎、1964提篮桥的林昭、校园竞选的北京之春,1989春上书邓小平的方励之,春夏之交被三角地“黑手”的李淑娴先生及其叱咤风云、长街喋血的学生们,……不都一一纷呈过天都峰极般的大美绝美吗?

正是他们不羁之峥嵘,丹青史册之奇崛,插向并屹立在极权——人权中国的“深空”, 一次次引啸时代,在后五四绵亘着五四的血脉与风骨,任凭聚散无常的时代飞云冲撞、翻滚,任凭荣辱、放逐、死亡……



横观也罢,纵览也罢,方励之先生都无愧属于天都峰极的当代中国记忆。

如果说,林希翎1957“非典型社会主义”的人权穿刺,乃至其致邓小平万言书,都难免浸淫着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色彩;

如果说,作为人权中国的最前驱,大圣大勇的林昭必遭时代禁锢,以致只能在北大百年之后,才豁然于人权中国的深空;

那么,为大赦上书邓小平,以校长乃至除名之身、引啸学潮与人权中国,审美学潮人权求索之稍不足,三十年来一以贯之、独立不羁的人道主义大视野,直到最后岁月,不顾久病之身以长篇书评直斥邓小平的人权痼疾,乃至政论绝笔中对暴民恐惧人权灾难的痛顾与溯源……这样直面时代潮流与极权国家核心困窘思想着、践履着、引领着,直至生命终点不竭不止的方励之先生,无愧是推动当代中国大改革的第一人(严家其语),无愧是启蒙青春、引领时代的精神导师。

真正屹立在人权中国天都峰极的方励之先生!

工作着仙逝的先生,也无愧于科学世界。





与最后的林希翎……

一直追魂人权前驱林昭,一直求索期盼流落天涯的《广场》孤本回归——正是《广场》,展现着林昭之成为林昭至要的精神背景。能在并不太长过程中,与最后岁月老病犹疑的林希翎大姐达成互信,交谊日深、终如姐弟,乃至天地相望,自然首当感恩举世对圣女林昭的共仰与共鸣。

却尤其感恩方励之李淑娴先生,感恩他们在大姐最后岁月及亡故之后如此温馨的出现,由此我更加感知、感念与景仰方励之李淑娴先生的仁慈,我们隔着大洋的神交也由此渐深。


据说李淑娴先生“被右派”,她对叱咤1957三角地的林希翎的激赏与共鸣,竟是 “第一罪孽”!三十三年后,不尽天涯流徙中,难友们才初会于卢瓦河边。2009716,方李夫妇趁着在巴黎开会的机会,特赴塞纳河畔,看望重病中的林希翎。血癌加肺病,我的经验:与最后岁月的林希翎越洋对话,三、四十分钟即是她的最大极限。然而,吊着氧气的大姐,与方励之夫妇彼此心照不宣的“最后的晤谈”,竟逾三小时!



次日一早,林希翎大姐便急切相告:“真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历史性的会见!”

尽管早就习惯了大姐遥在巴黎的口若悬河、不容置喙,大姐那天的连连感叹、无比激奋,仍给我“空前绝后”的震骇感;对比会晤达赖后大姐越洋的平静与从容,更判若两人!

我的震骇与纳闷,不久就被张敏的方李访谈录释然了。林希翎去世的第三天,我又在吊唁邮箱中读到方、李夫妇《林希翎,请带着我们的怀念和敬意》——迎葬林希翎归骨时,此文应我专请又加修改——更使我豁然:“呼喊‘程序正义’的第一人”,“要求国民党对内战中的受难者也 ‘说一声对不起’的第一人”,“以人权原则替代战争中的民族主义,让我们看到林希翎如何在超越她自己”…….

——“天都峰上的人权大视野与惺惺相惜”!

由此,其后我也豁然了9月的那个巴黎周末,已不能言的大姐为什么那样平静却执拗地示意儿子:拒绝再抢救。“上帝让我活过来为胡耀邦作证!”四月十五,林希翎献祭胡耀邦的《八无八有》在共青城宣祭——大姐就是北京时间的那天正午又醒过来的;她又特地选择林昭祭日那天,接受法广访谈——“为胡耀邦再作证”;为六月的纪念,大姐出院;终于精心回归了《广场》孤本……一切已矣!于是,七月与方李夫妇的巴黎会晤——那执拗着人权的回首、大视野畅谈与深度交流,在林希翎的心灵深处,不啻风云人生的最后驿站,既是天涯儿女最后的彼此相濡,也是从从容容的中国告别。是啊,时代是时代,为个人使命与梦想担当过一切的林希翎,终于可以无悔无憾地去了——逝世前仅几个小时,我与张敏最后“听证”了大姐的安然、坦然与从容!

两个时代里程碑式的人物在巴黎精神碰撞后,不到两个月,林希翎逝世。先生回首这次会见后慨叹:“林希翎所标志的一个时代过去了,但历史和她的上帝记住了她。”这该是林希翎自叹“历史性会见”的共鸣吧?由此,我也理解了方李夫妇对于林希翎大姐的诸多“第一时间”:赴欧第一时间想着探望病重的她;第一时间出现在林的吊唁邮箱;一百五十余列名温岭迎骨祭挽者中,是他们夫妇第一时间表示“愿意并引以自豪”;那个感恩节,他们从大儿子家回来的第一时间,就是修改并邮来《林希翎,请带着我们的怀念和敬意》……

是的,高处大美,极美;高处又不胜寒。

我有幸的是,不仅见证了人权中国高处的寒与美,也见证着真人性的相濡相拥与大悲悯的温度。作为见证者,尤其在今天这个“中国纪念”的日子,我不能不这样感念与钦敬方励之先生:他们夫妇们给予林希翎的理解、慰藉与莫大温馨中的那种人性高度,海内外难有人企及!












献祭林昭与自诔

这样感悟着先生的天都峰境界,离林昭八十冥诞已经不到十天了。

一直就期盼、渴望着天国人间——中国最勇敢的人权前驱、北大最优秀的儿女之间一次美丽的碰撞——此其时也!

于是,我向大洋彼岸的方励之、李淑娴先生求索林昭80冥诞献辞。

索辞函照例发往李淑娴先生邮箱。同时还邮去了展现林昭铜雕、林希翎葬礼与刘宾雁无字碑的11帧图片,更乘机表达了我对方、先生遥远的思念、问候与“金婚”祝福。

 “盼15日前邮来”。楚辞集句再创作的方李献辞,载明定稿日期竟然就是我索辞的同一天:1212!如此神迅,又如此精心、独特、悲怆、庄严,在在足现人权雄杰对前驱的校友深深的哀思与崇高的敬意。

却至今不知何故,耗时整整两天,业经四邮——李淑娴先生特以汉语题注“第四次发”的回邮中,我才见到可以下载的祝辞附件。主件特以英文嘱咐:“收讫即告”。 可见先生那一声“ That's OK.  Let us pray for Lin Zhao.”之前,曾经多么担心、忧心、焦心!——为如期祝诞前驱的校友:

           

谨借楚辞八句以献林昭八秩冥寿

    
惜林苑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盛气志而过之。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藪幽。
    
卒没身而绝名兮,不毕辞而赴天。

                  
方励之,李淑娴
                             20111212 Tucson



仅屈原楚辞作品就有《离骚》、《九歌》等25篇。“终长夜之漫漫兮,掩此哀而不去”——博学悲心的方励之先生曾作楚辞痛吊宾雁。先生借以“献林昭八秩冥寿”的八句楚辞,皆集自屈原自沉汨罗前的绝笔《九章.惜往昔》,无限悲情、不尽哀思自在其中:无度之国,蔽壅之君,溷世危邦,芳草藪幽,贞臣屈子终于绝笔悲歌:“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此情此境,此贞此志,不都在两千二百余年后林昭、方励之的时代与遭际中一一再现吗!一九六五年三月五日林 昭狱中自跋:“无题九章,以当绝命,自伤身世,更痛家国!…..”两天以后,林昭再题: “生也何欢,大节正气。”“君王不谅,有死而已!”显然,悲心慧眼的方励之先生洞察这一切,比附着这一切。他的楚辞精选是献祭,也是揭示:林昭狱中《血诗题衣无题九章》所歌所哭,其题其跋,都感应、绵延着屈原《九章》的绝笔悲歌,必将悠悠千古华夏时空!

方励之浸淫在大悲悯中的椽笔,开篇即改“往昔”为“林苑”。区区两字,呼应着巧嵌“林昭”,更磅礴着不尽哀思与无限悲情!——由校“苑”而广场、由“曾信”而叛逆,由“芳草”而“藪幽”,圣女故事,不正是20世纪下半叶的悲剧中国!如此全新的组合与语境中, “盛气志而过之”的主体,也自然全然变了:不是颐指气使放逐忠贞的昏君,而是抨击极权呐喊时代的林昭、方励之与他们热血的青春代了:“审丑”因之而为“审美”。尤其结句“赴渊”之为“赴天”,一字之改,是林昭不同于屈原的赴死具境,更是不同境界:“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三闾大夫自沉汨罗,是表白至死“忠君”;林昭与她“窃天火”的青春代之“赴天”,正是对独夫极权最决绝的抗争与叛逆!是华夏最低谷大人性的昂扬、大悲悯的前驱!——永远屹立人权中国的“天都峰奇观”!

我把方励之、李淑娴《谨借楚辞八句以献林昭八秩冥寿》,郑重编辑在《孤悬天地心:林昭八十冥诞献诗集粹》之首,并在林昭80冥诞的那一天,与甘粹、杜光、老鬼夫妇一道,献祭在铁玫瑰园林昭铜雕前。



呜呼!如此匆匆,苍天何忍!——献祭林昭仅仅百余日之后,先生自己也“不毕辞而赴天”了!

芳草藪幽,天涯魂断的先生啊,一如林希翎生前曾多少次遥遥对我痛哭的:“《八无八有》祭胡耀邦,也是我的自祭!”您的林昭冥诞之诔,此刻,正在多少婆娑的泪眼中被读成您的自诔!读成天都峰极的中国告别!

先生啊,其实,您最后岁月有幸留在人间的所有文字:从“金婚”到童趣,从书评君,到漫溯暴民,无不流淌您大人性的至性,无不展现您大悲悯的至境。正因如此,却又一如您那金婚回首,倏尔竟成爱的绝笔,所有这些至情至性的文字,似乎又都在匆匆冥冥之间,证实着您的告别,回荡着您的召唤——

天都峰极的中国告别与人权呼唤!



“就像神曲天堂篇所写的,在天堂的最高层,上帝也不存在了,只留有但丁和他理想的心上人——贝缇丽彩——的无尽欢悦。”

神交多年的李淑娴老师,遥请节哀!先生永远在你们携手登临的天都峰极看着您,伴着您,盼着您在人间延续他的生命、攀登、绝唱与人权梦想,千千万万人永远与您同行!



2012.4.1518   于北京







方励之:“天都峰极”的中国告别





方励之:“天都峰极”的中国告别



雪沨



让羊子大姐偕亡夫王若望的花篮,久久偎依着李昭率全家献祭的巨大花圈肃立于耀邦陵:那是三年前的今天。

雁归天山,捧着刘宾雁遗像,最后离开那块血花磨光的无字碑:那是前年的冬至日。

昨天下午,流亡三杰最后魂断天涯者——方励之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土桑市东郊殡仪馆庄重举行。呜呼!不到四个月,方、先生献祭林昭的楚辞八句,竟也是先生的自诔了!



亲历的这一切,都与伟大赤子胡耀邦攸关,都与23年前的今天开始的中国故事相连。

谨在这个悲怆日子写下我的我的遥祭——

方励之:“天都峰极”的中国告。





霏霏江南雨

四月六日上午。

霏霏江南雨中,急急折进一家网吧:匆匆编邮《丙辰清明英烈祭组图》。

最后斟酌林希翎温岭归骨墓前清明致敬的北大人列名,方励之、李淑娴的名字又久久徘徊心间。只加上了“杜光”先生的名字,深心充满了恳托南方兰女士代祭时的那种遗憾:先生、先生啊,又对不起了!刘宾雁先生归骨天山陵园时匆忙窘迫!这次又来不及从容联络了!北大人迎葬林希翎归骨的花圈上,杜光先生与方、李夫妇的名字原是并立着居首的。

丙辰清明已过一天。甚至等不及搜寻女诗人黑沨灵岩祭组图,我就匆匆将四幅组图与相关名录发往北京之春、新世纪……

万想不到,万想不到啊!茫茫四海,谁能想到!——

不但就是这个日子,而且就是大洋彼岸隔着时差的的这个时辰,我的深憾,我的遥念,我的敬爱,我的悲怆…….都被SKYPE前工作着的“一声咳嗽”永远定格!

三天后的正午,飞机穿过江南云雨停落在首都机场。所幸接机的不是国安。

我才知道先生仙逝的噩耗!我才知道为什么故国江南,接连三天——

霏霏清明雨!



遥隔重洋,我与神交的方励之、李淑娴先生始终悭吝一面。

先生感召的学潮席卷大江南北的时候,我依然羁縻在大湖孤岛,徘徊在李九莲曾如炽如焚的美人蕉大院。永生难忘:三杰除名于党、耀邦下台的那一天,狱警急急在孤岛长提上搜寻围堵我,那份急切,那份警惕,连同那份好心,那份无奈,似乎受恩于胡耀邦之外,我也是方校长的学生!又获平反后,终于辗转滞居北京,先生举家已被流徙三年了。先生先生注意到我,应是他们夫妇塞纳河畔探访中国最后的右派林希翎之时——张敏访谈披露的、希翎大姐急切向方李展示过的那份《林希翎调查提纲》,洋洋数千言,就出自我的拙笔——那是追魂林昭、求索《广场》孤本回归、存录北大五一九群像艰难的启动。

想来,我含泪凝眸过的、包遵信灵堂正中的那幅挽联,就是风波之后方励之、李淑娴的名字首度在大陆庄重地出现了。

近三年来,与方励之、李淑娴先生断续有所邮通,有所神交。此荣此幸——若用先生金婚回首中的萦魂境像来表达,皆缘由于——

 “天都峰上的中国告别与中国纪念”。






感悟天都峰

天都峰,黄山的主峰之一,方励之、李淑娴先生“锡婚蜜月”中刻骨铭心的一站。

也许是连连大病之后,冥冥中神曲召唤,先生才在感恩节留下爱的绝笔:《金婚年感恩节致友人》。花年数番被流徙,盖缘于我对精神北大后五四境界神往而已,茫然不知先生一年两险。辗转回京,读到此文,久久凝眸先生凝练定格的大美绝美:

“天都峰的确是美。小小的峰顶,插向深空。像是一座小岛,屹立在聚散无常的飞云之中,任凭它们去冲撞、翻滚。”

我自然必然第一感悟是:这也许是年逾古稀的先生回望大人生自然自豪的寄寓吧,也正是一代三角地骄子峥嵘超拔奉献担当的境界与具像!

是啊,一如突兀在80年代政治深空的三雄杰,纵览后五四天朝神邦,在极权肆虐的不同历史横断面: 1957北大三角地的林希翎、1964提篮桥的林昭、校园竞选的北京之春,1989春上书邓小平的方励之,春夏之交被三角地“黑手”的李淑娴先生及其叱咤风云、长街喋血的学生们,……不都一一纷呈过天都峰极般的大美绝美吗?

正是他们不羁之峥嵘,丹青史册之奇崛,插向并屹立在极权——人权中国的“深空”, 一次次引啸时代,在后五四绵亘着五四的血脉与风骨,任凭聚散无常的时代飞云冲撞、翻滚,任凭荣辱、放逐、死亡……



横观也罢,纵览也罢,方励之先生都无愧属于天都峰极的当代中国记忆。

如果说,林希翎1957“非典型社会主义”的人权穿刺,乃至其致邓小平万言书,都难免浸淫着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色彩;

如果说,作为人权中国的最前驱,大圣大勇的林昭必遭时代禁锢,以致只能在北大百年之后,才豁然于人权中国的深空;

那么,为大赦上书邓小平,以校长乃至除名之身、引啸学潮与人权中国,审美学潮人权求索之稍不足,三十年来一以贯之、独立不羁的人道主义大视野,直到最后岁月,不顾久病之身以长篇书评直斥邓小平的人权痼疾,乃至政论绝笔中对暴民恐惧人权灾难的痛顾与溯源……这样直面时代潮流与极权国家核心困窘思想着、践履着、引领着,直至生命终点不竭不止的方励之先生,无愧是推动当代中国大改革的第一人(严家其语),无愧是启蒙青春、引领时代的精神导师。

真正屹立在人权中国天都峰极的方励之先生!

工作着仙逝的先生,也无愧于科学世界。





与最后的林希翎……

一直追魂人权前驱林昭,一直求索期盼流落天涯的《广场》孤本回归——正是《广场》,展现着林昭之成为林昭至要的精神背景。能在并不太长过程中,与最后岁月老病犹疑的林希翎大姐达成互信,交谊日深、终如姐弟,乃至天地相望,自然首当感恩举世对圣女林昭的共仰与共鸣。

却尤其感恩方励之李淑娴先生,感恩他们在大姐最后岁月及亡故之后如此温馨的出现,由此我更加感知、感念与景仰方励之李淑娴先生的仁慈,我们隔着大洋的神交也由此渐深。

据说李淑娴先生“被右派”,她对叱咤1957三角地的林希翎的激赏与共鸣,竟是 “第一罪孽”!三十三年后,不尽天涯流徙中,难友们才初会于卢瓦河边。2009716,方李夫妇趁着在巴黎开会的机会,特赴塞纳河畔,看望重病中的林希翎。血癌加肺病,我的经验:与最后岁月的林希翎越洋对话,三、四十分钟即是她的最大极限。然而,吊着氧气的大姐,与方励之夫妇彼此心照不宣的“最后的晤谈”,竟逾三小时!



次日一早,林希翎大姐便急切相告:“真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历史性的会见!”

尽管早就习惯了大姐遥在巴黎的口若悬河、不容置喙,大姐那天的连连感叹、无比激奋,仍给我“空前绝后”的震骇感;对比会晤达赖后大姐越洋的平静与从容,更判若两人!

我的震骇与纳闷,不久就被张敏的方李访谈录释然了。林希翎去世的第三天,我又在吊唁邮箱中读到方、李夫妇《林希翎,请带着我们的怀念和敬意》——迎葬林希翎归骨时,此文应我专请又加修改——更使我豁然:“呼喊‘程序正义’的第一人”,“要求国民党对内战中的受难者也 ‘说一声对不起’的第一人”,“以人权原则替代战争中的民族主义,让我们看到林希翎如何在超越她自己”…….

——“天都峰上的人权大视野与惺惺相惜”!

由此,其后我也豁然了9月的那个巴黎周末,已不能言的大姐为什么那样平静却执拗地示意儿子:拒绝再抢救。“上帝让我活过来为胡耀邦作证!”四月十五,林希翎献祭胡耀邦的《八无八有》在共青城宣祭——大姐就是北京时间的那天正午又醒过来的;她又特地选择林昭祭日那天,接受法广访谈——“为胡耀邦再作证”;为六月的纪念,大姐出院;终于精心回归了《广场》孤本……一切已矣!于是,七月与方李夫妇的巴黎会晤——那执拗着人权的回首、大视野畅谈与深度交流,在林希翎的心灵深处,不啻风云人生的最后驿站,既是天涯儿女最后的彼此相濡,也是从从容容的中国告别。是啊,时代是时代,为个人使命与梦想担当过一切的林希翎,终于可以无悔无憾地去了——逝世前仅几个小时,我与张敏最后“听证”了大姐的安然、坦然与从容!

两个时代里程碑式的人物在巴黎精神碰撞后,不到两个月,林希翎逝世。先生回首这次会见后慨叹:“林希翎所标志的一个时代过去了,但历史和她的上帝记住了她。”这该是林希翎自叹“历史性会见”的共鸣吧?由此,我也理解了方李夫妇对于林希翎大姐的诸多“第一时间”:赴欧第一时间想着探望病重的她;第一时间出现在林的吊唁邮箱;一百五十余列名温岭迎骨祭挽者中,是他们夫妇第一时间表示“愿意并引以自豪”;那个感恩节,他们从大儿子家回来的第一时间,就是修改并邮来《林希翎,请带着我们的怀念和敬意》……

是的,高处大美,极美;高处又不胜寒。

我有幸的是,不仅见证了人权中国高处的寒与美,也见证着真人性的相濡相拥与大悲悯的温度。作为见证者,尤其在今天这个“中国纪念”的日子,我不能不这样感念与钦敬方励之先生:他们夫妇们给予林希翎的理解、慰藉与莫大温馨中的那种人性高度,海内外难有人企及!












献祭林昭与自诔

这样感悟着先生的天都峰境界,离林昭八十冥诞已经不到十天了。

一直就期盼、渴望着天国人间——中国最勇敢的人权前驱、北大最优秀的儿女之间一次美丽的碰撞——此其时也!

于是,我向大洋彼岸的方励之、李淑娴先生求索林昭80冥诞献辞。

索辞函照例发往李淑娴先生邮箱。同时还邮去了展现林昭铜雕、林希翎葬礼与刘宾雁无字碑的11帧图片,更乘机表达了我对方、先生遥远的思念、问候与“金婚”祝福。

 “盼15日前邮来”。楚辞集句再创作的方李献辞,载明定稿日期竟然就是我索辞的同一天:1212!如此神迅,又如此精心、独特、悲怆、庄严,在在足现人权雄杰对前驱的校友深深的哀思与崇高的敬意。

却至今不知何故,耗时整整两天,业经四邮——李淑娴先生特以汉语题注“第四次发”的回邮中,我才见到可以下载的祝辞附件。主件特以英文嘱咐:“收讫即告”。 可见先生那一声“ That's OK.  Let us pray for Lin Zhao.”之前,曾经多么担心、忧心、焦心!——为如期祝诞前驱的校友:

           

谨借楚辞八句以献林昭八秩冥寿

    
惜林苑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盛气志而过之。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藪幽。
    
卒没身而绝名兮,不毕辞而赴天。

                  
方励之,李淑娴
                             20111212 Tucson



仅屈原楚辞作品就有《离骚》、《九歌》等25篇。“终长夜之漫漫兮,掩此哀而不去”——博学悲心的方励之先生曾作楚辞痛吊宾雁。先生借以“献林昭八秩冥寿”的八句楚辞,皆集自屈原自沉汨罗前的绝笔《九章.惜往昔》,无限悲情、不尽哀思自在其中:无度之国,蔽壅之君,溷世危邦,芳草藪幽,贞臣屈子终于绝笔悲歌:“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此情此境,此贞此志,不都在两千二百余年后林昭、方励之的时代与遭际中一一再现吗!一九六五年三月五日林 昭狱中自跋:“无题九章,以当绝命,自伤身世,更痛家国!…..”两天以后,林昭再题: “生也何欢,大节正气。”“君王不谅,有死而已!”显然,悲心慧眼的方励之先生洞察这一切,比附着这一切。他的楚辞精选是献祭,也是揭示:林昭狱中《血诗题衣无题九章》所歌所哭,其题其跋,都感应、绵延着屈原《九章》的绝笔悲歌,必将悠悠千古华夏时空!

方励之浸淫在大悲悯中的椽笔,开篇即改“往昔”为“林苑”。区区两字,呼应着巧嵌“林昭”,更磅礴着不尽哀思与无限悲情!——由校“苑”而广场、由“曾信”而叛逆,由“芳草”而“藪幽”,圣女故事,不正是20世纪下半叶的悲剧中国!如此全新的组合与语境中, “盛气志而过之”的主体,也自然全然变了:不是颐指气使放逐忠贞的昏君,而是抨击极权呐喊时代的林昭、方励之与他们热血的青春代了:“审丑”因之而为“审美”。尤其结句“赴渊”之为“赴天”,一字之改,是林昭不同于屈原的赴死具境,更是不同境界:“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三闾大夫自沉汨罗,是表白至死“忠君”;林昭与她“窃天火”的青春代之“赴天”,正是对独夫极权最决绝的抗争与叛逆!是华夏最低谷大人性的昂扬、大悲悯的前驱!——永远屹立人权中国的“天都峰奇观”!

我把方励之、李淑娴《谨借楚辞八句以献林昭八秩冥寿》,郑重编辑在《孤悬天地心:林昭八十冥诞献诗集粹》之首,并在林昭80冥诞的那一天,与甘粹、杜光、老鬼夫妇一道,献祭在铁玫瑰园林昭铜雕前。



呜呼!如此匆匆,苍天何忍!——献祭林昭仅仅百余日之后,先生自己也“不毕辞而赴天”了!

芳草藪幽,天涯魂断的先生啊,一如林希翎生前曾多少次遥遥对我痛哭的:“《八无八有》祭胡耀邦,也是我的自祭!”您的林昭冥诞之诔,此刻,正在多少婆娑的泪眼中被读成您的自诔!读成天都峰极的中国告别!

先生啊,其实,您最后岁月有幸留在人间的所有文字:从“金婚”到童趣,从书评君,到漫溯暴民,无不流淌您大人性的至性,无不展现您大悲悯的至境。正因如此,却又一如您那金婚回首,倏尔竟成爱的绝笔,所有这些至情至性的文字,似乎又都在匆匆冥冥之间,证实着您的告别,回荡着您的召唤——

天都峰极的中国告别与人权呼唤!



“就像神曲天堂篇所写的,在天堂的最高层,上帝也不存在了,只留有但丁和他理想的心上人——贝缇丽彩——的无尽欢悦。”

神交多年的李淑娴老师,遥请节哀!先生永远在你们携手登临的天都峰极看着您,伴着您,盼着您在人间延续他的生命、攀登、绝唱与人权梦想,千千万万人永远与您同行!



2012.4.1518   于北京